说道最后,李岩的声音变的沉重,眼神也有点黯然,就好像是他想到了什么往事。
李湘云转回头,盯着李岩的脸,脆生生地说道:“你告诉朱家太子,我杀建虏奸细,不是为了他,用不着他的谢!至于转告我义父和我哥哥的话,我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他管不着我,如果他不愿意,现在就可以杀了我!”
李岩脸上微微露出苦笑:“你的心思我理解,因为最初开封之败,沦为阶下囚时,我和你的想法,完全一样。”
“你还有脸提开封?”李湘云怒。
李岩肃然:“为什么不能提?当日如果闯帅能听从李某的建议,,早从开封撤军,又怎会有开封之败?”
“因为闯帅没有听你的,所以你就叛了他?”李湘云冷笑。
李岩摇头:“不,不是因为这个……”
“那是因为什么?”李湘云道:“闯营军中,我最敬仰的就是你,所以我最不能相信,你居然会投降朝廷,成为狗朝廷的人!”
李岩又低头沉默了一下,然后抬头,缓缓道:“你知道当初李某为什么要造反吗?人们都说,我是被抓进了大牢,判了死刑,不得不反,但并不是这样的,我李家世代都是读书人,忠义廉耻是我家的根本,纵使被朝廷所杀,变成一个枉死鬼,也比背负上不忠不孝的叛逆之名要强的多。所以当初李某毅然决然,投身闯营,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一条性命。”
李湘云好奇了,凝神听李岩往下说。
“官场腐败,贪墨横行,民不聊生,而朝廷不但不加赈济,反而变本加厉的盘剥,辽饷,匪饷,各种名目的赋税,一加再加,以至于流民四起,战乱不断。即便如此,却依然不能令朝廷改变心意,重视民生,除了残酷镇压,再无其他的对策。”
“而兵不如匪,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百姓已经无活路。”
“那些有钱人,大地主,不但不用向国家缴纳赋税,反而趁机兼并土地,压榨良善百姓,尤其以河南的福王最为代表,身为亲贵,不但不知道为朝廷分忧,反而趁机大发国难财,每日里花天酒地,宁可钱财堆积如山,也绝不出资赈济灾民,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煌煌大明天下,已经是饿殍遍野,十室九空,但朝廷却熟视无睹,继续效忠这样的朝廷,又有什么意义呢?再把忠义廉耻,交给这样的朝廷,岂不是助纣为虐?”
“所以,李某反了。”
李湘云听的有点激动,忍不住问道:“那你现在为什么变了?”
“因为……现在的朝廷,已经变了。”李岩脸色肃然,说的无比认真。
“哪里变了?”李湘云不服。
“废辽饷,革盐政,体恤百姓,赈济灾民,河南福王和陕西秦王的土地,全部分给流离失所的灾民,以工代赈,修建道路和水利……”
李岩声音缓慢而清楚,而这一两年的大明天下的变化,简单的梳理了一遍,最后,他肃然道:“李某当年只所以反,乃是因为朝廷不是朝廷,百姓不是百姓,当日兵败被俘,也已经做好了被杀头的准备,但太子殿下仁厚,即便我罪大恶极,也没有将我付之极刑,这一年来,我在军中看到很多,也知道了很多我过去不知道的事情,很多令我大开眼界,也令我重新认识现在的朝廷和我大明朝的天下。”
“用无数滚滚落地的人头,换一个新天下,是李某当日的心愿,但现在李某却醒悟,当日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闯帅真的是一个值得辅佐,能坐天下的人中龙凤吗?当日我参加的闯营,真是一支义军吗?不,都不是,比之当今陛下和太子,闯帅差的太远太远,继续跟随闯帅,只会制造更多的罪恶,而不是能迎来一个清明天下。”
“李某当日决定造反,乃是因为官员暴虐,百姓没有生路。既然朝廷已经有改善,李某又何必再做那人头滚滚落地的恶事?”
“更何况,辽东建虏虎视眈眈,从崇祯二年到现在,已经数次入塞,烧杀抢掠,掳掠我大明百姓,所过之处,狼烟滚滚,生灵涂炭,闯营和献营闹的越是厉害,朝廷越需要分兵,能对抗建虏入塞的兵马和钱粮就会越少,大明百姓受害就会越深,李某身为汉人,岂能再做这种亲痛仇快的事情?”
“所以,李某决意归顺朝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赎当日造成的一些罪过。”
李岩的话说完了。
李湘云听的有点呆,以至于李岩最后说了一句什么,转身离开,她都没有听到。
虽然李岩的人已经走了,但他的声音却好像还在殿中久久传荡。
如果没有玉田的经历,没有亲眼见过建虏的暴虐,对李岩的话,李湘云是一个字也不会相信的,在她心目中,官府才是最可恶、最不应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机构。尤其朱家朝廷任命的那些大官,没有一个是好人,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甚至说出过百姓们即便饿死,也不应该造反的荒唐话。
说他们是狗官,一点都不为过。
而朱家皇帝和太子自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人,甚至是罪恶的来源。
因此,但遇到朱家太子时,李湘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行刺,对她来说,杀掉朱家太子,胜过杀掉一万个万兵,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她毫不后悔,如果有机会,她还会继续做同样的事。
但玉田之战,却让李湘云的心思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不只是因为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