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你们只能去武昌府买。”
傅云英有些失望,随手拿起一本书,示意王婶子付账,道:“劳烦您了。”
这时,身后响起一道清朗柔亮的声音,玉石铮铮,“要找什么书?”
作者有话要说: 《孔子家语》:记载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书,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本书是伪书,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流传甚广。
行卷:举人的范文。
☆、激动的四叔
“二少爷!”
看到来人,王叔和王婶子连声调都变了,搓搓手,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语调向他问好。
傅云章朝二人微微颔首。他刚从渡口过来,头戴笠帽,穿一件圆领暗纹大袖宁绸青袍,腰系丝绦,脚踏皂靴,虽风尘仆仆,但眸光清亮,气度不凡。
店老板立刻堆起一脸笑,激动得语无伦次:“二爷莅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蓬荜生辉。”
傅云章客气地笑笑,目光仍然停留在傅云英脸上。
众人跟着他的目光望过来,连大街上的行人也挤进来围观举人老爷,傅云英只好道:“二哥,我想找一本商浚的《水陆路程》,壮游子的也成。”
时下江南商贸发达,南方的盐商富得流油,苏州、扬州一带的城镇,小小一座市镇,就住着几十户巨富之家。朝中许多大臣赞同“农商互利”之说,商人的地位大大提高,很多科举失意的文人一再落第,愤懑之下干脆弃儒从商。
这些儒商识文断字,懂世情民生,出于惠及他人的理念或者青史留名的目的,以自己的经验和见闻编纂书目,刊印了一批专门性的商业用书。书中分别记述国内水陆路程、商业条规、各地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尤其关于南北水陆交通和沿途的驿站码头介绍得尤为详细。
傅四老爷出门在外的时候,每到一座陌生的市镇,通常选择雇佣当地人当向导。这些向导有的憨厚老实,有的狡诈阴险,饶是傅四老爷在外奔走多年,有时候也会阴沟里翻船,被人带到陷阱里骗走财物。
傅云英想给他买一本《水陆路程》,他不认字,她可以读给他听。下一次他要去哪里做生意之前,找到书中的记载,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旅途波折,俭省些费用,按着书中的提示多带些当地短缺的货物南下还能多赚些钱钞,同时提防各种蒙骗外地客商的小骗局。
一举多得。
上学的开销不低,不提给孙先生的束脩,光是买笔买纸的费用普通人家就难以承担。钱是福四叔出的,如果没有他,傅云英不可能这么顺利地接触到书本。傅云启和傅云泰以后可以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回报福四叔的付出,她无法参加考试,那就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向傅家人证明她读书不是浪费钱钞。
傅云章听了她的话,嗯一声,问:“给四叔买的?”
不愧是少年举人,反应真快,傅云英点点头。
“我书房里有这本书,回头打发人去我那里取。”
傅云章说完,又问,“一个人出来的?”
王叔嘿然道:“五小姐跟着太太出来的,太太在隔壁银器铺看首饰。”
傅云章没说什么,向店老板点头致意,抬脚走了。
围观的人慢慢散去。
里间抄书的书生们议论纷纷。一个方脸大耳青年撞撞苏桐的胳膊,“诶,你看傅家二少爷,真是气派!你不是他们家的人嘛,能不能帮愚兄引见一下?”
突如其来的动作导致写好的字被墨水沾污,苏桐的眉头微微蹙起。
青年忙道:“对不住,对不住。我帮你重抄一张?”
苏桐抬起头,俊秀的面孔浮起一丝笑容,温和道:“无妨,是我自己不当心。”他揉揉酸痛的手腕,“我和二少爷不熟,你也晓得的,我寄人篱下……”
青年心中有愧,拍拍他的肩膀,“是我莽撞了,你有你的难处。听说你这次要下场,功课要紧,我还是不打搅你用功了。”
苏桐微微一笑。
傅云英回到银器铺,卢氏非要给她打一副银项圈,又捋她的衣袖,露出她腕上那对金镯子,给店里的伙计看,道,“这对镯子我放了好几年,颜色暗了,你们给炸一炸,再压扁一点。”
傅云英再三推辞,卢氏拉着她不放,硬逼她挑了一副寿桃纹的银项圈。
伙计们自然又是一通奉承巴结,夸卢氏慷慨大度疼侄女,夸傅四老爷能干精明,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
卢氏双眼微眯,笑得矜持。
傅云英听到身后有人轻轻冷哼了一声,余光看过去,傅桂正低头掩上她的袖子。
不用问,刚才卢氏肯定也刻意把傅桂手上戴的镯子给伙计看,并且特意点明是她送的。
卢氏为人严厉,有点喜欢斤斤计较,但面上从不表现出来,真大方的时候出手阔绰,叫人挑不出一点错来。就是太喜欢炫耀了。
傅桂心思重,性情敏感。小姑娘正是要强的年纪,卢氏关顾着显摆自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