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禅院,便看到静月正坐在静室的蒲团上诵经。
丘如意忙摆手止住众人,她自己轻手轻脚走了过去。
静月这时却听到动静睁开了双目,见是丘如意,便起身行礼,淡淡道:“静月见过小姐。”
丘如意看着面前的静月,心里不由一叹。
虽然静月面上不喜不悲,与平寻修行人一般,但是丘如意心里明白,她绝没有静心所说的那般热爱佛事,因为静月脸上没有真正修行人由内而外的豁然平和。
丘如意慢慢走进静室内,暗自打量着室内的一切,正中供着菩萨,菩萨前摆着净瓶,里面插几枝柳枝,下面便是蒲团木鱼佛经,再无他物。
丘如意又往里间看了一眼,里间乃是静月的居所,只摆着一张床,上面一床白粗布的薄被,床前一张小几摆了一个茶壶一个粗瓷茶杯。
无论里外间,俱收拾的一尘不染,但是看在丘如意眼中,心中竟生出一种莫名的苍凉。
这时,静月解释道:“小尼一直虔心静修,寻常少有人来此,竟没有茶水招待小姐,还请小姐见谅。劳烦小姐先在此静等,待小尼去外边寻了干净的茶具来。”
丘如意摆手说道:“不必麻烦了,我刚在前边喝过茶了。”
静月便低答一声是,请丘如意在蒲团上坐了,自己则席地而坐。
丘如意低眸想一下,然后抬头看着静月,问道:“月儿,你在这里过得还好吗?”
静月听到自己的俗家名字,眼中有一丝波动,但静月很快就将这丝情绪收了起来,淡笑道:“托小姐的福,小尼在这里过得很好。”
丘如意叹一口气,又问道:“你实话告诉我,你真喜欢这里的生活吗?”
静月笑道:“小尼自然喜欢。若不是小姐,小尼哪里会有这不愁吃穿的好日子过,小尼的父母亲人怕也早就不在人世间了。小尼一家深受小姐的恩德,故小尼时刻不敢相忘。每日里无时无刻不在诵经,祈求佛祖菩萨保佑小姐和丘家的众人。”
丘如意闻言不由蹙了黛眉。
这个赵月儿是丘如意在佛家的替身。
两卦先生告诉于氏,丘如意最好的解救之法,是出家修行,修一个好的来世。
于氏自然舍不得将亲生女儿送到空门去,但又恐女儿的命运真如两卦先生所言的那般,所以于氏便想了两全其美的方法:为女儿在佛门弟子中寻一个替身。
说来也巧。经高人演算后,赵月儿八字最与丘如意相合,而赵月儿一家曾因于氏偶然的救助才活下来的。赵月儿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二话没说,就剪了头发。
于氏便送赵月儿来到福善庵来,对赵月儿的行为也极其的感动,不仅供着她的兄弟们读书,而且还送了好些银两地亩,只等着于氏百年之后。赵家人便会恢复良民身份,成为那些地亩的主人。
对比从前几乎没有活路的时候。赵家如今简直是生活在蜜罐里了,所以不仅赵月儿心存感激,佛事上越发的虔诚,便是赵家人亦是拿于氏母女当再生父母。
这就是丘如意一直以来对赵月儿一家的印象。但是当今天,她看到赵月儿一脸的木无表情,忽然觉得自己从前似乎是想错了。
赵月儿当年进庵庙时也不过才*岁,并没有一颗向佛的心,只凭腹中的一腔报恩的心思,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青灯古佛如死水般的日子,只怕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如今她已经长成十五岁的大姑娘家,正是豆蔻年华的时节,岂会甘心生活在这里?
现在听了赵月儿的话。丘如意闻弦知雅意,尽中暗叹,她既然没有这颗佛心。又何必禁锢她在这里,于自己无益,又害了她的一生。
丘如意想毕,点头说道:“我明白了。这些年也真是难为你了,如今看来,你既然没有修行的心。留在这里于我于你都没有好处,我回去后。会劝说母亲,让你早日还俗的,你且静待些时日。”
静月闻言,不由抬眼看向丘如意,她眼中分明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惊喜,但那惊喜瞬间消失,眸中仍恢复了从前的平静如水,淡淡说道:“小姐不必如此,月儿已经发愿,为了给小姐祈福,愿意终身侍奉佛祖。”
丘如意看着赵月儿,心里突然有些腻歪,便脆声说道:“如果你真心喜欢佛门,我也乐得成全,说不得你将来真能修成正果,偏只一味口口声声是为了我,那就算了,倒不如还俗呢。我主意已定,回去同我母亲商量过后,会让你家里人来接你的。另外,这些年你便是没功劳也有苦劳,从前说送你家的地亩也算数,等你还俗时,一并把地契给你家送过去。”
丘如意也不看赵月儿是何表情,便起身走了,只留赵月儿在原地喜极欲泣。
丘如意走出禅院来,心里也说不出悲喜来,但是一想以赵月儿那别别扭扭的报恩模样儿,她觉得自己这事没有做错。
丘如意信步走出禅院来,便看到丘如海正往自己所在禅院的旁边走去,丘如意以为哥哥记错了地方,便忙一路小跑迎上前去,笑道:“二哥,我在这里呢,你小心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