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解释一下,昨天跟今天中午只是修改错误章节,没有更新新章节,这才是新章节也是今天的更新,不要误会了汗;另,感谢书友“独孤夜瑶”的评价票、书友“圣灵飞羽”童鞋打赏支持啊,感激万分啊;最后,快新的一周了,求个票先~)
初平元年六月初的天气,已经算有了盛夏的一点预兆了,热情的太阳尽情燃烧和释放着自己的情绪,而在那朗朗乾坤之下,混乱的汉末人世间似乎才刚刚拉开序幕。
初平元年步入了中期,整个大汉的局势却也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初平元年五月末的时候,持续了近两个月之久、持续投入真实兵力将近四十万的讨董联军与把持朝政的汉末权臣董卓之间的战争,终于以董卓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告终。
而董卓军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耗费的损伤也不小,尤其是虎牢关一役中诱敌之计,更是欲杀敌一千先自损八百的战术,而且冒的风险也更加大,之前就是很可能得不偿失的一味付出,索性最后还是成功了。
而讨董联军十七路汇集虎牢关的诸侯,却最终要吞咽下实际上更多是由于他们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失败的巨大苦果。
在其中直接死了的几个就不用说了,在北方并、冀、幽、青四州尤其是围绕集中在韩馥的冀州一块儿的纠纷从袁绍、韩馥、公孙瓒和张扬回到这里开始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在虎牢关一役中,其实除了张扬,其他三人的实力都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打击,所以这几个曾经的所谓盟友如今自相征伐起来,却显得格外的起劲。
初平元年五月下旬虎牢之战结束后,挟着虎牢关胜利的声势,董卓干脆表现出了一个优胜者的“风度”,向那些失败的诸侯们中选择性送去了橄榄枝,当然也没有什么实际性内容,一般就是彼此双方其实都不怎么相信的承诺,而后就是董卓代表朝廷名义开始封赏。
比如封那幽州牧刘虞为骠骑将军,看上去像是要借此讨好这位汉室宗亲,只是这命令还没有拟好,刘虞身死的消息就传到了洛阳,而后就是公孙瓒自封幽州牧,公然反对董卓把持朝政、欺上瞒下,不恭君不礼臣,张横跋扈、目中无人,更有无数罪状触目惊心,让收到了消息的董卓拍桌大怒,差点直接做出挥兵攻打幽州剿灭公孙瓒的命令。
还有如肯定了辽东太守公孙度自封的辽东侯,甚至颇不怀好意地撺掇他去辽西也就是幽州是目前公孙瓒的地盘去打秋风,当然公孙度也不是笨蛋,没有好处的事情他是不会做地,虽说辽东实力不弱,对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战斗力他却很是畏惧,所以自然不会真听命去打,最多也就是逞逞口头威风,那边再和董卓扯扯皮,时间这么过去大家也就都无所谓了。
而在此之前,虎牢关战役的时候,袁绍手下颜良文丑,就已经为李儒假传信所诱,干出了主动攻击盟友的龌龊事情,一路从渤海出发,直接攻取了平原郡、清河郡以及阳平郡小部,至于乐陵国本就在其影响范围内,虽有王国之名却其实早就已经和袁绍操控没什么两样地了;而在西边,自并州三郡开始,集结部队突然袭击,竟也占领了广平、魏郡两郡部分,这样一来就使得他的并州有效控制区域与冀州有效控制区域得到了事实上的衔接,甚至某种程度上对韩馥实行了一定的包围。
不过回到了冀州的韩馥却不敢直接和袁绍打,毕竟袁绍实力强大众所周知,同时他现在占据了更多地盘,在并州、冀州和青州(如济南郡)都有触角,也显得更有底气,相比之下韩馥自然不如。
但他又急欲扩张自己的权威和势力,而且冀州内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外部征战来转嫁,所以他选择了将目标转移。
初平元年五月廿六,韩馥率先对公孙瓒采取了攻势,理由就是“代天讨伐”,意思就是以朝廷的意思追究公孙瓒公然杀害朝廷命官、汉室宗亲的责任。
公孙瓒还陷于舆论对于他取刘虞而代之的行为的口诛笔伐的海洋中,而且内部弹压各种措施齐出,总之是要稳定局面,也令他一时焦头烂额,无法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外面,以至于刚开始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两人其实矛盾并不见得真有多深,韩馥也不是对公孙瓒怨恨,两人之前在对于袁绍的问题上还曾站在同一战线过,在离开了虎牢之后的初期甚至一度有结成同盟对抗袁绍的迹象,但随着时日发展,韩馥的幕僚团中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审时度势的错误,再加上袁绍在旁不断煽风点火,使得双方矛盾越来越激发,韩馥最终也没有听取别驾沮授的正确建议,一意孤行,而后就导致战事开始。
在一开始前期主动攻击的韩馥因为某些原因多少取得了一些优势,但随即而来的却是沉重打击,公孙瓒和他的白马义从可不是好相与地,加之幽州、冀州本身所处地形问题,战争之地却平原众多,正是骑兵纵横的好地方,而冀州又根本没有能够与幽州相拼的骑兵以及统帅,在这其中便是以幽州涿郡范阳之战为转折点,本来军队推进已经进入了幽州境内,甚至章武郡、涿郡等地一度几乎一片河北歌声,但在此战公孙瓒部将严纲率五千白马义从大破冀州过万驻扎此地的兵马开始,随后公孙瓒发动了全面反击,将冀州军打得节节败退,虽说此时韩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反击之力,但之后袁绍宣布以诛国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