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2年,4月8日,清明28日,登州,蓬莱新城。
福山县与蓬莱县之间的官道上,一队骑兵正护卫着一列四轮马车向西行驶着。马算不上好马,但人是好人,披挂着银亮的头盔和盔甲,车也是好车,保安屯车厂精工制造,四个轮子在破烂的道路上尽可能平稳地转动着。
在其中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上,张正义本在闭目假寐,突然感觉到身下的震动平缓了许多,便睁开了眼睛,问道:“是到蓬莱县境了么?”
他对面坐着的秘书白师之给他递来一杯凉茶,笑道:“专员感觉可真敏锐,确实是已进县境了。再有一个多小时,就该进新城了。”
白师之是登州土著出身,当年游历到胶州曾去崂山学宫求学,但自认不是那块料,没多久就下山了。但这段经历却是珍贵的敲门砖,后来他很快被东海商社招揽过去,在统合部任职。再后来管委会换届,张正义来担任登莱大区专员,因白师之是当地人熟悉情况,就把他带来了担任秘书。
张正义接过杯子,杯里为了防颠装的茶不多,他又有些渴了,便一饮而尽,然后插到侧席上的小桌板上的杯座里去。“还是自家的路好啊。”
与交由乡绅自治的福山等县不同,登州州治蓬莱县是由管委会直接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自然也”,主体是一个边长足有二百米的六角大型棱堡,内部驻扎了陆军派过来的一个营,以确保安全,而内部设施以商行、海关、酒店等能赚钱的部门为主。而第二阶段才有了正常城市的味道,工作组拿着财政资金建设起了学校、医院、粮仓、公安局、消防队等纯花钱的部门,还开始向周边修路。与此同时,周边的许多居民和商人也被新城良好的秩序和基础设施所吸引,开始聚居过来,城内不能住就在城外结庐而居,在相当程度上给冷冰冰的棱堡带来的生活气息。相比铁板一块的旧城居民,这些新人更愿意接受东海商社的新生活和新秩序,商社也因此有了较充足的人力资源,能够更方便地募工修路甚至开设工坊,而这反过来又吸引了更多人移居过来。
到了现在,围绕着新城的三条主路(分别向西边旧城、东边福山与北边的新修海港),新移民已经摊开了三个新兴城区。受限于条件和时间,其中大部分设施都很简陋,甚至说就是些窝棚,但小规模的工商业在其中茁壮地发展起来,未来可期。
当张正义他们顺着道路进入新城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中午,城外飘起了处处炊烟,烟味和饭香味一起充盈在路上。
经过一处窝棚区的时候,张正义注意到一群人正聚集在南边一具大棚子前领饭,便随口问道:“这是谁家,又招工了?”
白师之看了看,答道:“这个地方……是搓绳工的聚居区吧?或许是哪家员外招了新人。最近招工的都还不少,现在干点活熟悉熟悉,等农忙季拉回自家地里帮忙,收完了麦再继续回来干活。喏,之前福山县不是抱怨佃户往外跑么,许多就来这边了。”
蓬莱是因港而兴的城市,东海商社在新城的产业布局也是围绕着海洋开展的。又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对鲸鱼和渔获的后处理,另一个是造船业。海洋部收购整合了两家旧船场,在蓬莱水城那边设置了一家修船厂,为驻守当地的海军和一些外部船只服务。而要修船就要有一系列耗材,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生产,所以又催生出了当地一些生产麻绳、木桶、条石、木板等等船材的小工坊。这片棚户区就是许多麻绳商人的聚居区,机械化程度不高,基本是手工搓绳,所以对人力的需求也不小。而雇佣工人的商人大多数是本地乡绅出身,家里还种着地,让雇工回去帮着干点农活也是常事。
张正义点头道:“很好,就让他们雇,多雇工!雇来十个,至少留下来五个,城市化指日可待啊。”
白师之笑道:“就是这窝棚也太差了些,还得多修些房子,让人住进去才好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张正义往背后一靠,吟起了诗,但又摇了摇头,“这赚钱的活,自然有人抢着做,我们不用管,只要管花钱的活就行了。第三小学要开学了吧?”
白师之低头翻了一下本子:“是这个月二十开学,上次校长请您去剪彩,您答应了来着。”
现在战事正酣,东海行政系统的许多支出都被压缩了,但唯有一项反而逆势增长,那就是各地的教育机构——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啊!
张正义又点了点头:“是有这事,那还是按计划吧。第四小学的建设也该加紧了。有道,你若还有些友人无其他事可做的,大可介绍来当教师,去南边培训培训过来上任,现在可是正缺师资啊!嗯,就算不愿做教师,去崂山那边过了考试,进工作组当个公务员也好么。”
东海商社现在并未建立正式的公务员选拔机制,一是因为这“科举”的事树大招风,不好明着搞,二是因为社会人才基数太小,选也没什么可选的。能识文断字满足公务需求的人才总数不多,而且多半家里小有产业,雇佣过来花费不菲,考虑到效费比,本来就没法大规模吸收。所以现在的公务员招募基本是个你情我愿的事,有人想进商社任职,只要去崂山学宫走上一遭,证明自己有基本的文化水平,就能进去。但相比正规的科举考中进士就能一步登天执掌一县要职,这东海公务员也就只是个稍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