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多铎微微侧目,眼神都是惊讶,心说豪格什么时候也这么条理清楚的会说话了?
但随即就明白,豪格所说,一定是黄太吉所授,又或者是何洛会等人教的。
且静听,看他要说什么?
豪格继续道:“这其中,明兵部侍郎吴甡所统领的兵马,最有可能南下驰援河间府,虽然在运河战败了,但吴甡的兵马并没有受损,他麾下两万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明国的精锐,一旦他南下,事情就不妙,因此必须阻止……”
“明太子在通州,吴甡不救明太子,敢带兵去河间府?”几个明白人没有说话,正春风得意的阿济格却是不能放过豪格,他提出异议。
“回十二叔,侄子以为,很有可能!”豪格恭敬的向阿济格抱了一个拳,再转对黄太吉:“明太子自恃通州坚固,足以抵挡我军,吴甡最多不过两万人,又多是步兵,在我十万大军围困通州的情况下,吴甡的两万人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通州,以明太子的狡猾,一定会令吴甡快速南下,补上河间府防守的漏洞,如此,等到我们攻不下通州,再想要南下之时,却发现,明国的重兵早已经在河间府等着我们了。此正是明太子的如意算盘!”
听到此,多尔衮多铎心中了起来,抱拳抢令,高声道:“皇上,轻骑直袭,臣弟最在行啊,臣弟愿带兵南下!”
多尔衮和多铎却是默默,两人都明白,豪格既然提出,就肯定是和黄太吉商量过了,如今保定兵全军覆没,京南五百里,明国再没有强兵,就算明国调集秦兵和江南兵,也需要一段时间,加上京南一马平川,适合骑兵驰骋,进退自如,豪格此行,看着有危险,但其实却相当安全,偷下河间府,是很有可能的,黄太吉用豪格,明显就是要豪格积累功绩去的。如此良好机会,他又怎么用阿济格?
“皇阿玛,儿臣愿立军令状!”
见阿济格要和自己争,豪格大急,脸色涨红,声音不由自主的就拔高了。
黄太吉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显然,他对儿子的沉不住气,有点不满。
像是感觉到了皇阿玛的不满,豪格低下头,再不敢说话。
黄太吉假装愁眉,转头看向代善:“二哥,老十二和豪格都想去,你看谁合适啊?”
代善稍一沉吟,缓缓说道:“昌平之战阿济格辛苦了,我看还是让豪格去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当然不能支持阿济格。
阿济格没办法,只能悻悻坐下。
黄太吉望向豪格:“你要多少兵?”
“除我正蓝旗本部之外,请皇阿玛再给儿臣一万五。”豪格精神大振。
“好,朕就给你一万五!”黄太吉脸色肃然:“不过朕要清楚的告诉你,河间府绝不是轻易可以攻下的,因此你此行的最大目标,并非是攻下河间府,而是袭扰京南,为我大军收集粮草,并伺机消灭吴甡。你听明白了没有?”
“儿臣明白。”
“色楞,鄂木布楚唬尔,善巴。”黄太吉看向一众蒙古王爷。
“在。”三个蒙古亲贵站起。
“你三人各统兵马,随豪格一起南下。”黄太吉道。
听到可以随豪格南下,不用在通州攻城,三人都是喜:“是!”
“张存仁。你统汉军镶蓝旗的所有骑兵,你为豪格的辅助。”黄太吉道。
“嗻!”张存仁出列领了令,张存仁以智谋见长,有他相助,可以弥补豪格的一些不足,由此便可知道黄太吉对豪格的栽培苦心。
安排妥当,黄太吉再看向阿济格:“十二弟,你绕行昌平,为击败明太子立下奇功,现在我军围攻通州,明国宣大总督张国维以及昌平兵,一定会有动作,你即刻返回昌平,统领兵马,令其不敢动单,同时攻掠顺义,怀柔和密云三地,以为我大军补充粮草辎重。”
“臣弟领命。”阿济格站起抱拳。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黄太吉好像是累了,眼皮子也有点睁不开了,他喘息的说道:“就这样吧,我军深入明境,绝不可懈怠,尔等一定要小心。”
“臣等遵令。”
帐中大小将领,亲贵王爷都站起来,向黄太吉行礼。
黄太吉闭上眼,摆手,意思是你们都可以退下了。
于是众人跪安,鱼贯退出大帐。
只有豪格和张存仁两人留了下来。
灯光下,张存仁一脸凝肃,豪格却是期盼。
黄太吉睁开眼睛,看向豪格,非常郑重的叮嘱道:“豪格,我的儿,你记好了,明日清晨你带兵离开,一人双马,每人携带十五日的口粮,河间府据此五百里,限你六天之内赶到,三天之内,如果能攻下河间府,那就是你大功,如果攻不下,那你就要立刻撤退……”
豪格微微惊讶:“皇阿玛,为什么只三天?”
“因为此战是奇袭,既然奇袭,就是杀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你初到河间府,城中明军必然惊慌,但如果三天没有攻下,城中军心渐渐稳定,各路援兵陆续到来,奇袭变成了攻坚,你就没有机会了,因此,你必须立刻撤退,以免师老兵疲,为敌人所乘。但即便攻不下河间府,你也是大功,因为你阻止了明国援兵的北上……朕会为你记功,你明白吗?”黄太吉很严肃的解释。
豪格明白了,点头:“儿臣记住了。”
黄太吉疲惫的摆手:“下去吧,有事多和张存仁商议。”又看向张存仁:“张存仁,莫忘了朕对你的叮嘱,一定要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