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小明王么?
杨宪仔细打量这个年轻人。这是个可怜的年轻人,他是大宋的皇帝。
看到刘福通,他想起郑晟,看到小明王,他不由自主的想到徐寿辉。他至今没去过武昌,也没见过徐寿辉,但天完朝廷的皇帝徐寿辉没什么显赫的战绩,和这个小明王差不多。在这个乱世中,不是从最艰难形势中走出来,拥有无比坚定的斗志的人,根本镇不住麾下的强兵悍将。所以,徐寿辉迟早也会面对这一天吧。
刘福通顺着小明王的动作起身,请罪道:“明王,微臣死罪。”
小明王拉着他的胳膊,如同流离失所的孩童,小腿微微发抖。杜遵道的首级摆在关铎身前,面目狰狞,他看了一眼立刻回避开。
刘福通转身挥手,命跪在身后黑压压的一片甲士退下,再请罪道:“鞑子在北方虎视眈眈,豫南察罕帖木儿接连入寇,大宋四境都不太平。小明王在朝中当亲贤臣远小人。杜遵道蒙蔽明王,贪图权位和财物,扶持亲信,排斥异己,令将士们寒心,微臣已取下了他的首级。”
小明王低下头,苦苦求饶道:“刘叔叔,是我错了。”
“微臣大胆了,请小明王回宫,”刘福通指向宫城方向,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杜遵道在陛下身边安插的小人,请陛下都驱逐出来吧,我让关铎在此等候。”
小明王点头大营:“好的。”在刘福通面前,他像个待宰羔羊。
一切都尘埃落定。杨宪看了一场大戏,非常刺激。他对大宋朝中发生的这场兵变没有特别的想法,唯一令他在意的是与刘福通达成的盟约应该不会化为泡影了。
天很快黑下来,秋风更凉了,关铎命三百步外的甲士们点燃火把。
小明王回皇城后,皇城中太监全部被赶出来,随后被一个个押送往城外。
兵变虽然结束,杜遵道还有些余党在各地,刘福通需要尽快清除这些人对大宋的威胁,暂时没有功夫搭理杨宪。他命李喜喜给杨宪安排了一个住处,并命令守卫严密保护。
随后的两天,杨宪一直没有见到刘福通。与守卫的闲聊中,他打听到大宋各地将领陆续来到亳州。刘福通应该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
第三天午后,杨宪正在百无聊赖等候,关铎带着几个随从大门走进来。
自昌邑县城后,关铎对杨宪观感一直不佳,见了他有些冷漠的传话,说:“丞相大人有请。”
“丞相大人?”杨宪有些懵。
关铎懒懒的解释:“昨日,小明王升平章大人为丞相了。”
“哦,”杨宪焕然大悟。原来的丞相杜遵道被杀后,那个位置不能空着,刘福通理所当然成为大宋朝廷的丞相。安抚住内部后,刘福通该处理与外的关系了,如此看来是该到了与他谈正事的时候了,连忙道:“走,这就走。”
刘福通没有住在刚刚遭受血光之灾的原丞相府,而是直接把他原来的平章府换了一部牌匾,新改为丞相府。
亳州城池不大,皇宫都是那般简陋,丞相府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关铎领着杨宪到了丞相府前。来之前已经通报过,他领着杨宪径直进门,直奔议政堂。
杨宪看四周装饰,这个议政堂的牌匾也是新的,堂内各种装饰都是新布置的。刘福通已在里面等候,见到两人进来也没起身,指向身前右侧的座椅,道:“这几日事务繁忙,一直没有顾得上杨使。”
杨宪心中有数,先行礼贺喜刘福通升官:“恭喜丞相。”
刘福通随意摆手道:“杜遵道小人乱政,让杨使见笑了。”随后,他不再说繁文缛节,单刀直入道:“前日在昌邑县城商议的盟约,杨使还有什么想法?”
终于要商讨最重要的事情了,杨宪心中牵挂应天府的天启府改制,一日也不愿意在亳州多呆。他先坐下,顺着刘福通的话,伸出一个手指头,直接提及重点:“张士诚!大宋和天启以长江为界结盟,张士诚正控制江北扬州府和江南的松江府。”
刘福通翻了翻眼睛,好一会都不接话。
侍立在一边的关铎不安的看着他。
张士诚已经与天启开战,据他们所知,张士诚多半精兵都布置在松江府,明显是准备向南扩张,与大宋不会产生矛盾。
杨宪等了一会,见刘福通不想说话,心中冷笑。他在昌邑和亳州呆了这几日,一天也没闲着。通过有意无意打听到的话和看到的事情,他知道大宋看上去兵强马壮,其实危机重重。豫南察罕帖木儿已经多次击败红巾军,蒙人大军正在黄河岸边集结。形势压人,他拱手毫不客气的说:“以小使以为,若使天启与大宋盟约成,必须要共击张士诚。”
关铎按捺不住,不满道:“天下义军都以鞑子为敌,张士诚在高邮城抵挡脱脱百万大军,才有今日大好形势,杨使说出这番话不怕天下英雄耻笑郑府主吗?”
杨宪一路遭他冷脸,早结不耐烦了,冷笑一声,不留情面道:“鞑子未灭,朱元璋渡江偷袭我府主夫人,关将军觉得天下英雄如何看待大宋?难道我府主杀的鞑子比张士诚少吗?还是举事比张士诚晚?丞相还不是在袒护朱元璋。”
关铎语塞,怒气冲冲的瞪着杨宪。
刘福通摆手道:“莫要争吵。杨使应该知道,我大宋西有察罕帖木儿咄咄逼人,北有答失八都鲁集结重兵,实在无力再与张士诚开战。”
杨宪早就想好了说辞,道:“丞相大人不愿共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