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热了起来,呦呦怕屋里光线不好,劝着谭丽娘和陶陶把做绣活的地点挪到了院子里。在院子里支一张方桌,搬两个椅子,坐在树荫下,耳朵里听着鸟叫虫鸣,抬眼就是青翠的碧色,即便是枯燥的绣花也变得有生气起来。
不过在室外做事情有一个坏处,天气热了蚊虫出来了,呆久了会被虫子咬。呦呦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在谭家的书房里找到一本名为《民间百草典》的书,里面介绍了上百种民间常见的草药,甚至有些看起来像是兰草的东西都有药用作用。
这本书有图有文字,非常浅显易懂。呦呦从书里找到几种草药去附近药房买来分装在荷包里,家中一人一个,这样就能避免蚊虫叮咬啦。只不过荷包里的草药有个期限,七到十天就要换一次,好在这些东西都是常见的,并不贵,一个铜板能买一袋子。
这天一早,呦呦从谭氏的钱匣子里抓了一把铜板,跟谭丽娘说了一声就出去了。防蚊虫的草药已经快要用完了,得多买一些,还要买一些菊花枸杞黄芪麦冬之类的回来泡水喝,既能清肝名目,又能养颜美容,对身体还好。
也幸亏这里的人还没有什么养生的概念,看见谭家一包包的草药往回买,只以为他们家有人生病,并没有多想。
呦呦兜里揣着铜板,一路哼着歌走到离家不远的一家杏林春、药房,这家杏林春是县城那家最大的杏林春的分店,听说他们家在每个集镇都有一家分店。
“小二哥,上次的药草在给我来两副。”八岁的呦呦站在药房里,个头和柜台一般高,要想看到里面的人,只好踮着脚扒住柜台边沿,“枸杞多来一些,还有菊花,黄芪麦冬还是老样子。”
“好嘞!”小二哥痛快地答应着,“小妹妹你先坐,我这儿一会儿才好。”谭家是常客,听说掌柜的以前谭家当家的还有交情,小二哥对呦呦十分热情,还拿出了药房自制的山楂糖请她吃。
呦呦坐在椅子上捏着一根山楂糖,问正在抓药称重的小二哥最近镇里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没有。呦呦每次来都跟小二哥打听些八卦,然后回家说给谭丽娘和陶陶听,来丰富他们枯燥无聊的日常生活。多数时候都是呦呦说,陶陶好奇地问,偶尔谭丽娘也会说几句,讲一些她知道的呦呦不曾打听到的前因。
“最近还真没什么好玩的事,这不是刚下完一场雨,农人们忙着播种都没空出来闲聊,我也没意思着呢!”小二动作熟练地分装好草药,叠成一个个纸包然后用草纸捆好。
呦呦从椅子上下来,走到柜台边掏出荷包数出药价的铜板,然后提着药包转身准备离开。
才走到门前,一辆青色平头马车药房门口哒哒地经过,车辕上坐着一个头戴草帽身穿青色布褂黑色单鞋的男人。这种马车在栎阳县城并不少见,但是拉车的马却是不多见的。黑色长鬃毛的骏马,惹得呦呦多看了好几眼。不过呦呦也没有在意,这种马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县衙驿站就有好几匹,说是军中养出来的。
呦呦提着手里的药包往家走,比来时的速度快多了。一方面是她出来太久,怕谭丽娘担心,另外太阳也慢慢升起来了,阳光越来越烈,紫外线也越来越强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防晒不能少啊。
才拐进谭家所在的胡同,呦呦就看到隔壁门口停着一辆马车。不是张婶家的那个隔壁,而是一直没有人住过的花家!而那辆马车,就是刚刚在药房门前经过的那辆马车。
从墙上跳回院子,呦呦就躲到西屋去看书了。她在炕沿上倚着一只靠枕半歪着身子,手里拿着一本话本子,身边的炕桌上还有一碟花生米和一碟杏脯。
她看起来很悠闲自在,实际上根本不是。一页书没看进去不说,手里往碟子里摸花生米时也心不在焉地把花生米撒满了一桌子。
也不知道隔壁怎么样了。是表白成功了还是被婉拒彻底没戏了?要是这样卖惨都博不到同情的话,那大概真的就没戏了,她也干脆歇了那份心好了。
也不知道多久,院子里终于响起了谭丽娘的脚步。呦呦立刻放下手里的书从炕上跳下来跑出去。跑到屋门口的时候又停下来了。
不行,不能表现的太过于热切太明显,那样容易露馅,要淡定蛋腚。想到此处,呦呦又坐了回去,把书拿起来假装看的入迷根本不知道有人回来了。
谭丽娘进了正房后先去了东屋。撩开门帘就看到东屋炕上陶陶正低头做绣活,是一件怀宇的棉袍,绣了合时宜的青松傲雪。陶陶听到声音抬起头来,露出一个温婉和煦的笑,“娘回来了。”
谭丽娘应了一声,叮嘱她不要太累了,绣一会儿就歇歇,然后放下门帘转身向西屋走去。撩开门帘就看到呦呦正倚在靠枕上看书,仿佛并并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到来。谭丽娘摇摇头,笑着离去,才走了半步就又回来了,她半撩着帘子勾了勾嘴角,“书拿反了。”
呦呦低下头看了一眼书上的字,哀叹一声闭上眼,我的娘啊,要不要目光这么犀利?不过,好像语气挺轻快的,那是不是事成了?
接下来的半个月,谭家的餐桌上变着花样地出现炖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