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屯和苍的叫声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水车已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转了。
水车开始转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转时还带着一筒筒水上来。
接着一筒筒水倒进沿伸至它旁边木制渠……那水流便“哗哗”的被引到沟渠里。
原本干涸开裂的沟渠贪婪的吸着河水,不一会儿就像活过来似的渐渐恢复了生机。
众人全都愣住了,个个都盯着那水车看,便连许应也不例外。
过了好一会儿,许应才缓过气来,他像是受惊吓似的瞪眼望向沈兵,问:
“工师,那……那是何物?”
“那可是你制作的?”
沈兵拱手回答:
“内史,此物名曰水车。正是属下制作。”
许应又问:
“它当真可将水自行舀至高处?”
这话刚问出口许应马上就知道问错了。
那不明摆着已经做到了吗?
于是许应马上改了个问题:
“你是如何做到的?它为何能如此……”
沈兵回答:
“其实也简单。”
“无非便是利用水流冲击之力使水车转动。”
“水车转动便可带起竹筒。”
“然后……”
沈兵朝水车摊了摊手,意思是就成这样子了。
原理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想不想得到。
沈兵说的轻松,却是把许应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看看沈兵,再看看那水车。
下一秒就不顾弟子们阻止脱鞋下河近距离观察水车。
王翦赶忙招呼兵士下河去护着,同时瞪了沈兵一眼:
“有这等物事为何不早说?”
“凭空让我等为旱情操心。”
王翦没说出口的是:
你这家伙还让许应栽了个大跟头,看把大家都尴尬成什么样了?
沈兵一脸委屈:
“大将军,属下不知这水车如此重要!”
“是以……”
这话差点就把王翦给气哭了。
这家伙可以啊。
不知水车重要?
这玩意可是能把水弄到高处,而且还不需人力。
三郡旱情就靠它了,三郡百姓的死活就靠它了,明年的征战就靠它了!
居然还不知水车重要?
这不是成心寒碜人吗?
杨端和忍着笑,附耳上来小声教着沈兵:
“稍后言辞上谦卑些,免得内史丢了颜面。”
沈兵赶忙回答:
“属下明白。”
在河里的许应看着那水车“哗哗”的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好东西啊,好东西!
竟可以利用水流冲力旋转带起竹筒。
看那遍布周围的许多竹筒,全都呈一反斜角度。
这使它们下行时开口朝下入水,再上行朝上出水时便盛满一筒筒河水。
接着逐渐升高又因倾角朝外倒水。
那河水便自行倒入下方的木制沟渠。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止,河水便源源不断进入沟渠。
许应都些看愣了。
这水车既可引水又有趣好玩,再看看自己所做的桔槔……跟这水车相去又何止十万八千里。
在一旁侍候着的张格则整张脸都黑了。
他直到这时才明白适才教沈兵桔槔时他的表情及眼神是什么意思……
那可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奈。
而那个无知的人恰恰是他张格。
过了好一会儿,许应才在弟子的劝说下上了岸。
那时许应身上的褐衣也被浸湿到处滴着水,但许应却十分高兴。
他一上岸就乐呵呵的抓住沈兵的手,上下打量沈兵一番,道:
“工师大材啊,竟能制出如此精妙绝伦的水车。”
“有此水车,何愁旱情不治?何愁无法屯田?何愁来年收成?”
“工师请受老朽一拜……”
说着就真要下拜行礼,沈兵赶忙上前将许应扶起:
“内史这是折煞沈兵了,沈兵怎担得起如此大礼?”
许应坚定的举手回道:
“担得,担得!”
“有此水车,何止是三郡灾民,天下苍生都将因此受益。”
“许应替百姓谢过工师……”
说着又要下拜,自然又被沈兵、王翦一行拦住。
此时那几个主薄却依旧跟在许应身旁不断记着他的话,杨端和一阵气苦挥手让他们下去。
接着许应话锋一转,就笑眯眯的看着沈兵:
“不知工师师承何处,家住何方哪?”
沈兵回答:
“属下汉中南郑人,师父循是上任工师。”
许应“哦”了一声:
“难怪工师木艺如此了得。”
“不知工师可有意投入农家门下?”
沈兵不由“啊”了一声颇感意外。
还有这样拉人的?
沈兵在现代时对这农家就略有了解。
知道这农家是个良心学派。
其成员虽然大多是知识份子,也就是“仕”这阶层,却主动入农。
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自己都不会种田不了解农业又谈何发展农业?
甚至生活作风都以农民为标准:
打草鞋,编席子,住土房。
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一宅一地从事耕种造福百姓,颇有超凡脱俗之风。
就像眼前这许应,他虽被任命为治粟内史却依旧身着褐衣脚穿草鞋。
要知道这治粟内史官阶可不小,秩两千石与郡守、郡尉平级,这身穿着就与身份不相符了。
沈兵敬重农家,但真要加入农家去种田……
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