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广人稀,时有敌寇扰掠,民众生活拮据,衣料布匹多是自家织的粗布,到那里大量屯棉花、开办纺织有什么利益可图!
“自然是要得。”黄宜安笑道。
她还没有那般大公无私,尽做些赔本的买卖。
再说了,本都赔了,她即便是想做善事,又用什么去做呢?
“不过,我没有那么大的心,若是能在西北小获收益,又何必费心千里迢迢地运到江南贩卖?”黄宜安借口道,“于我如今而言,‘便利’二字可比‘大利’重要得多。”
“天下无寒”的梦想太过遥远,说出来也未必取信于人。既是如此,倒不如拿别的借口敷衍过去。
黄伦听黄宜安如此说,想起她不日或将入宫的事,遂点点头,不再多言。
“你二婶和宁姐儿几个在家,我不放心,就不多留了。这四千七百两银票我先收着,等杨富或是杨贵从西北回来,我再安排他们按计划行事。”黄伦道。
说起此事,他便觉得有些惭愧。
此番杨富和杨贵去西北试种长绒棉,一路上有英国公府的管事看在喜姐儿的面子上照料,到了那里也有张澜帮忙照应,将一应事务打理得妥妥当当。
他这个叔父非但没能帮上什么忙,便连银子也一分未出。
喜姐儿说杨富二人此去西北,成败未卜,他还有一大家子要照料,不宜破财,便将此去所需的一应花费都包圆了,便是杨富兄弟俩的酬劳,也是喜姐儿出的。
喜姐儿说,等西北种棉稳妥了,再让他往里投银子。
本是他一心热衷之事,结果却全赖喜姐儿趟路了。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在喜姐儿入宫之后,替她好好地打理西北的棉花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