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可要用膳?”
“不用……”
刚想摆摆手拒绝,不过犹豫了一下之后,李元嘉还是点头道:“算了,来一碗白粥,再来两碟小菜即可……端到书房中去!”
虽说这会儿还一点都不饿,但是眼看着天色还早,要是一点东西都不吃的话这个晚上可就难熬了。
“……是,大王。”
眼皮子跳了一下,韩山无奈的点了点头。
没有理会自己的管家,李元嘉自顾自的走进了书房坐下。接下来他吩咐春烟和柳眉两人拿出几张白纸,磨尖两根柳枝炭笔,然后自己拿出了一个用白纸装订的小本本,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十几页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是一副草图。
说是草图,其实画的还是挺仔细的,每一张都相当的清晰,而且每一个线条上面都标注着数字——这是今天“野餐”后孙鹏花了将近一个时辰才画出来的东西。
要不是李元嘉现在手速快,速写的水平高,还真是搞不定这本小册子。
认认真真的看了片刻之后,李元嘉又起身从书柜里找出了另外一个小册子,然后把两本放在一起对照着看了小半炷香时间,一直到白粥和两碟小菜送进来的时候,才心满意足的把它们放了下来。
一边在春烟端来的清水中洗着手,李元嘉的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翻车这东西,总算是搞定了。
刚才他对照着老式翻车的图纸看了一边,陈志他们做出来的新款不光是体积和重量大幅度减轻,同时零件数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对于这个时代的木匠们来说,制造它的难度也大幅的降低了!
由此带来的,是制造时间和成本的降低。
如果说以前的翻车需要三四个木匠做半个月的话,如今只要两个人十天即可完成。如果再用上李元嘉“发明”的刨子,七八天就能做的差不多了。所以在原材料用量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人工也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
粗粗一算,成本只有原来的六分之一左右!
而且这还只是单独做一个翻车的造价,如果制造十部的话,这个数字将会变成至少八分之一,如果是一百部的话,或许可以降到十分之一……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必须按照我的方法来!”
坐在书桌对面的小桌上一边慢悠悠的喝着粥,配着小菜,李元嘉一边暗暗的琢磨了起来。
筒车那东西,他今天没让陈木他们拿出来。倒不是说故意对房遗直他们保密,而是因为时间的关系,陈木只是做出了体积不大的模型,李元嘉打算等他们做出真家伙之后再拿出来给人看。
但是翻车这玩意儿,李元嘉已经不打算继续改进。
或者说在眼下已经足以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至少他不打算让自己的人再去改进。至于说以后有没有人能做得更好,那就不是他的事情了。
但是翻车的现在,却是他必须要考虑的。
因为他知道房遗直见到了新款翻车,就意味着大唐的梁国公很快就能知道……不,计算一下房遗直兄妹三人回家的路程和时间,现在应该已经知道了。那么可想而知,总是为了粮食而操心的李世民也应该很快就会找到李元嘉的头上来。
方便的灌溉工具,正是现在大唐最需要的东西。
曲辕犁的出现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而经过了朝廷的大力推广之后,如今天下的曲辕犁恐怕已经有上万之数了。而这样的结果,就意味着后面曲辕犁越多,人们可以耕种的土地,或者说可以开垦的荒地就越多。
但是田地除了人力耕种之外,还需要灌溉。更加便宜、轻便的翻车,自然就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畜力,自然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这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所以说,这又是一次机会!”
想着想着嘴里的白粥小菜就再无滋味,李元嘉干脆一推小碗站起身,重新回到了书桌前面,埋头奋笔疾书了起来……
……
第二天早朝之后李元嘉刚想迈步离开,一个内侍便急匆匆的走到了他的身边,恭敬的低声道:“大王,陛下请您到甘露殿去。”
“嗯,知道了。”
心中早就有了准备的李元嘉也不意外,很自然的走到了房玄龄的身边,轻笑道:“相公,一起过去吧!”
刚才他看的清清楚楚,内侍是先找了房玄龄,然后才找了自己。再想一下之前老房和自己说的那番话,李元嘉自然也就清楚了老二找自己的原因。
“好。”
点了点头,房玄龄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一起往甘露殿的方向走去,而在他们的身后,好几位重臣都是眼前一亮,目光紧随着他们两个的身影,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
……
“元嘉,那翻车是怎么回事儿?”
果然不出李元嘉的所料,一见到他李世民就直接问道:“听房相说你前日给遗直他们看了一部翻车,轻便小巧,而且造价也能降低许多?”
“是,陛下,确实如此。”
李元嘉自然是不敢怠慢,马上就点了点头笑道:“臣弟在潞州的时候曾多次主持祭春大典,看到了农人耕种的辛苦,所以才会让人做出了曲辕犁。后来臣弟也多次看到农人们跳水灌溉的辛苦,就想如果可以在河边开挖沟渠,然后用一种轻巧方便之物把水抽吸上来的话……臣弟惭愧,直到那时才知道了翻车的存在。”
说到这里的时